
3D打印制造零件 |
D液态金属打印机主要针对五金加工制造、手机通讯制造、手板模型、工艺礼品、艺术创作、个性定制等领域。盈利模式主要来源3大块:打印设备销售、打印配件销售、打印耗材销售。
在技术方面,虽然目前国内有类似的打印机,但是大都是采用激光烧结类技术来完成的,而3D液态金属打印机,采用的是液态金属的打印方式,在国内属于领先。在成本方面,激光类打印机耗材非常昂贵,很多材料都需要进口,而3D液态金属打印机完全不需要。相比国内激光烧结类的金属3D打印机,3D液态金属打印机成本不到同类设备的1/10;相比传统数控加工中心等机械加工设备,3D液态金属打印机的成本只有他们的1/3。所有零部件及打印耗材(铝、锌、铜、金、银等常用合金线材)都可以在国内生产及采购,不依赖进口,所以打印设备成本、打印耗材成本及后期维护成本相对来说具有很大优势。
过冷奥氏体共析分解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有机结合的整合组织。
2.奥氏体:
碳在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3.屈氏体:
过冷奥氏体冷却到600~550℃左右以后等温或者缓慢冷却时形成的片间距约为300~800nm的珠光体。
4.渗碳体:
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
5.铁素体:
碳在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6.索氏体:
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索氏体组织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组织细。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7.马氏体:
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
8.贝氏体:
钢在奥氏体化后被过冷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间以下,马氏体转变温度区间以上这一中温度区间转变而成的由铁素体及其内分布着弥散的碳化物所形成的亚稳组织,即贝氏体转变的产物。
9.混合物:
机械混合物由纯金属、固溶体、金属化合物这些合金的基本相按照固定比例构成的组织称为机械混合物。
10.化合物:
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11.固溶体:
固溶体是一个(或N个)组元的原子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12.固溶强化:
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13.合金: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4.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金属加工表面处理工艺热处理常用名词解析:
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加热融化粘合在一起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调质处理: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为优。
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又称为氰化,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主要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
| 发布时间:2017.11.18 来源: 查看次数:338 |
上一个:精密数控车床零件 | 下一个:机械加工中冷热加工 |